2024.12.10 【勵志故事】是破。地獄,還是看破。人生?!

電影《破。地獄》在上映第20天便突破了1億元的票房,這一成就實在令人矚目。該影片不僅具備高度的娛樂性,還提供了豐富的思考空間。
主角魏道生原為婚禮策劃師,因2019冠狀病毒病的影響,生意遭受重大衝擊,最終轉行成為喪禮經紀人。這一轉變展現了在困難時期,人生依然存在多種可能性,且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啟示。另一位角色喃嘸師傅文哥,向來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嚴厲,並持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這使家庭關係變得緊張。其故事提醒我們,家庭成員間應加強溝通,勇於表達感受,以打破隔閡,促進相互理解。
影片同時強調,每個人都面臨著自身的「地獄」,在面對內心的困惑時,尋求解決方案至關重要。希望各位乳癌姊妹在觀看此片後,能夠獲得更多的激勵與支持。這部電影鼓勵觀眾勇敢面對生活,珍惜每一刻,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未來,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應堅信自己能夠克服。
2024.12.05 生蛇點算好?每3人就有1人隨時發病 注射疫苗幫幫您!

當乳癌患者遇上帶狀皰疹(生蛇),預防至關重要。生蛇是由水痘病毒再度活躍引起的感染,約每3人中,就有1人可能隨時發病。在香港,97%的成年人攜帶水痘病毒,50歲以上的成人特別高危。接受化療的乳癌患者,生蛇風險是一般人的13至25倍,特別是在診斷後的前兩年內風險更為顯著。
生蛇不僅會引起劇烈的疼痛,還可能導致長期的神經痛,嚴重影響生活質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面臨更高的併發症風險,包括病毒血症和肺炎等。在「當乳癌患者遇上這條蛇」的預防講座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醫生特別強調,年齡在50歲或以上以及免疫力較低的成人應考慮接種疫苗,以有效保護自己免受生蛇及其併發症的影響,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目前有兩種可供接種的預防生蛇疫苗。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建議,應儘早接種新一代重組疫苗,即使曾接種過傳統疫苗的人也應考慮再次接種。這種疫苗的保護效能超過90%,並且能維持至少11年的保護力。為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獲得保護,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特別提議大家參加「重組帶狀皰疹(生蛇)疫苗優惠計劃」。市面上的價格約為$5500,而優惠價僅需$3960(兩針),相當吸引。(*優惠價由聖雅各福群會及樂善堂提供, 詳情可向相關機構查詢)
2024.11.14 女性發病率 乳癌超越大腸癌!!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2022年癌症統計概覽,最常見的五種癌症分別是肺癌(5,707宗)、乳腺癌(5,208宗)、大腸癌(5,190宗)、前列腺癌(2,758宗)和肝癌(1,612宗),這五種癌症合共佔2022年整體癌症新症個案的58%。乳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常見癌症的第二位。專家指出,這一數據反映了大腸癌篩查計劃的有效性,能夠有效防止高危個案轉變為癌症。
經過調整人口年齡組成的影響後,男性整體癌症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年間似乎趨於平穩,而女性的發病率則呈上升趨勢。隨著人口老化和增長,預計癌症的新增個案,將會持續增加。因此,各位姐妹們,應盡快遵循三個「及早」原則:
1. **及早預防**:遠離煙酒等致癌因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靈健康。
2. **及早發現**:定期檢查,因為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3. **及早治療**:若篩檢出異常,應儘快就醫,早期治療的存活率可高達90%。
2024.10.15 熱愛生命 經歷28次化療 羽毛球 女神林芷煖 活出精彩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曾以香港殘疾運動員代表港隊出戰的林芷煖是一位堅強的戰士,她的人生經歷讓我們深受感動。10歲時被診斷出患有骨癌,經歷了28次化療和手術,但她從未放棄對羽毛球的熱愛。即使身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她仍堅持不懈地追求運動精神。
林芷煖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面對痛苦和困難,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林芷煖說:「其實,我有時不知什麼才是痛?」。她的堅強和追求運動精神讓我們深受感動。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只要心中有夢想和堅持,就能克服一切。
作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我們致力於支持乳癌病友,想讓你們知道乳癌路上並不孤單。無論面對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在你身旁,陪伴你一起勇敢面對。讓我們一起為每一位乳癌病友加油!https://shorturl.at/H2KSj
2024.09.20 不要以忙碌為藉口 定期檢查至為重要

小林優美是一位著名的日籍女星,前陣子,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患乳腺癌的心路歷程,這個勇敢的舉動讓人深受感動。她坦率地談到了自己6年前發現患上乳腺癌的經歷,以及接受手術和重建手術後的感受。
這段艱難的經歷讓她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觀,她現在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的美好,並且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雖然經歷了低潮期,但她以積極的態度重新振作,並且感受到了「第二人生的開始」。
這位勇敢的女星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乳癌的重要性,她的故事充滿了勇氣和希望,讓我們一起為她加油,並且在生活中珍惜每一個美好的時刻。
文中更有提及五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和症狀,愛護自己,記得多加留意。資料轉載/鳴謝:https://shorturl.at/jvfrX
2024.08.31 吳忻熹勇敢面對乳癌 姊妹們緊記定期作乳房檢查啊!!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呼籲姊妹們勇敢面對乳癌,並加入定期檢查的行列。
港姐季軍吳文忻(現名吳忻熹 Nathaliie Ng)兩年前確診乳癌,今年復發至第三期,並擴散至淋巴腺。她表示乳癌復發後開始接受化療,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是希望能為自己注入更多正能量,同時希望能幫助其他人。Nathaliie 坦言情緒起伏不定,但她決心全力以赴,並開始注重飲食營養。這場仗她預計至少要打一年。
腫瘤專科醫生謝耀昌指出,乳癌復發後癌細胞可能擴散至其他器官,治療需雙管齊下,包括局部治療和系統性治療。他補充道:雖然部分患者可能尋求自然療法,但西醫治療仍是目前主流方法。謝醫生進一步指出,乳癌的成因包括基因、年齡、肥胖、飲酒等多方面因素,建議有家族遺傳風險的人要定期進行檢查。最後,他呼籲乳癌患者要正視化療的副作用,並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讓我們一起為Nathaliie加油,也期盼她能早日康復,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姊妹,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乳癌。https://reurl.cc/A27pDQ / https://reurl.cc/34oZAX
2024.08.23 溫柔和愛 是最好的陪伴 粉紅姊妹分享:坦誠分享。積極面對

根據最新消息,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妻子湯天如患上乳癌,面對愛妻受疾病的折磨,趙立堅展現了溫柔和愛;湯天如則勇敢地面對乳癌帶來的挑戰,趙立堅期間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陪伴,這樣的愛和支持,無疑是她戰勝疾病的重要力量
在治療過程中,湯天如選擇拒絕傳統的西醫治療,轉而尋求中醫的幫助,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但也引起了人們對乳癌治療方法的深入思考。無論治療方式如何,我們都應該尊重患者的選擇,並給予他們支持和理解。面對疾病,湯天如病後說,最重要是坦誠分享及積極面對,以及保持樂觀的心態。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祝願她能早日康復,也希望各姊妹們能像湯天如般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在面對療程時,不妨多聽取不同醫生的意見,從而獲得更多角度和更全面的治療。祝福每一位患者都能戰勝疾病,重拾健康!https://www.hk01.com/article/1045332……
2024.08.16 【勵志故事】 巴黎奧運|1個抗癌勇士1個患尿血症 羽毛球生命鬥士之戰感動全場

近期城中熱話一定是剛過去的巴黎奧運,大家除了聚焦各項運動的獎牌得主外,不得不提的是在羽毛球項目的其中一場比賽中,由抗癌勇士及患尿血症的兩位生命鬥士上演了一場既感動又精彩的比賽。從他們的故事裡,除了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熱誠外,亦老生常談的提醒大家要定期檢查身體;同時亦體會到就算真的是患病了,我們仍可以克服困難,重新向自己的目出發,發光發亮。
大家加油!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801071?r=cpsdwa
2024.08.09 【勵志分享】港式醫療 綠色改革 港人受惠

近期城中熱話提及香港人經常北上消費,洗牙、配眼鏡,某些特別藥物昂貴,病人難以負擔,也開始北上尋醫買藥。偶然機會下,日前連同一些醫療機構代表、病人及照顧者參觀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當日從福田口岸坐4號線到上梅林站,轉9號線深圳灣公園站D1出口行數分鐘到達目的地。
今次探訪,十分榮幸獲得副院長及腫瘤科部門主管李詠梅教授及急症室主管衛家聰醫生親自接待及講解醫院12年的成長歷史。
李教授簡介醫院推行「綠色醫療改革」及綠色用藥 (包括建立新藥遴選機制、堅持中西藥分治、接軌國際臨床藥學、規範抗菌藥物使用)。內容好似好深奧,令人摸不著頭腦,舉個簡單例子如醫院不會提供門診輸液及逐步停止門診輸入抗菌藥物。
沿用綠色辦醫,公平公益:增加收費透明度,提供病人全包套餐,如全科打包收費$200元,住院小打包收費$255元,有些收費甚至比同級醫院低30%。綠色管醫,廉潔高效: 制定員工薪酬,提高醫生收入,拒收紅包及回扣,薪酬不與藥品、耗材掛鈎。並推動公益,臨終關懷。
2015年開始香港長者享有「深圳市民待遇」,長者醫療券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辦,當時已有80000+人次看診;2020年首創電子病歷過境互通,香港看診人數逐年遞增;時至2024年2月19日已增至七間「試點計劃」醫院機構,包括:中山3間、另外惠州、東莞及深圳各1間。
對於乳癌朋友如欲北上尋醫或買藥,一般需具備所有醫療報告及X光片,最好有香港醫生書寫的詳細病歷,否則需由當地醫生重新做詳細檢查,再决定是否適合用某種藥物或治療。如果當地也有這類藥物,價錢會比香港便宜。原因好簡單,藥廠賣藥供應14億人口,與供應給700萬人,成本真的可以相差很遠。
今次探訪加深了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認識及信心。未來香港與國內醫療會有更多合作及互通資訊,相信在用藥,兩岸覆診,長者照顧,醫療券使用更為普及,簡化程序,方便香港人隨時北上或留港居住。
2024.06.19 【勵志故事】乳癌末期準媽媽達成心願, 醫生呼籲切勿輕視早期檢測

一位31歲的台灣準媽媽,在懷孕30週時確診末期乳癌,她懇求醫生能讓她活到「陪孩子讀到幼稚園」。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特別分享了這個多年前的感人案例,在他與醫療團隊傾力救治下,這位孕媽不但能順利存活產子,更能延續她的生命直至孩子小學畢業時,病情仍可穩定受控。
曾令民表示,看到病人重獲生機,是他三十多年來持續醫治的動力,他亦分享了乳癌的5大症狀以及自我乳房檢查方法。曾醫生強調,提高對乳房的認識,以及對乳房疾病的警覺性是非常重要。
這個準媽媽的故事讓人感動之餘,也希望能呼籲大家——重視乳癌的預防和早期檢測,切勿掉以輕心。
摘自鳴謝:《晴報》https://reurl.cc/AjMZlE
2024.04.15 【好人好事】人世間,我們相信不止一個好人!

近期我們經歷了許多天災和人禍,然而我們不應讓心情受到影響。因為世界上其實仍有許多好人和好事。就像最近在大台播出的一個節目,每星期介紹城中數位好人和好事,他們用心付出時間,幫助他人卻不求回報。
這個節目讓我們感受到世界充滿了愛與溫暖。正如劇中所言,希望每個地方都有守望者,願意加入的人不忘初心,成就更多的好人好事。他們付出了時間,以為帶住光環幫人,但其實過程中,自己學得更多!讓我們一起珍惜這些好人好事,把這份愛與溫暖傳遞下去,成就更多美好。正如劇中金句所說:「不是因為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見到希望!」
事實上,身邊還有很多好人好事,可能只是一個舉手之勞,你,原來已經為別人帶來溫暖。讓我們一起努力,讓世界充滿更多愛與溫暖。https://programme.tvb.com/……/%E4%B8%80%E5%80%8B%E5……
2024.04.05 胸部出現搔癢紅腫勿輕視 當機立斷 及早求醫

根據《晴報》3月中的報導,提到內地一名65歲婦女平日身體健康,卻在3個月前發現胸部出現搔癢紅腫,最初以為是濕疹,自行購買藥膏治療。然而,2個月後情況惡化,發現患處出現大量滲液,隨即求醫,最終確診為侵蝕性乳小葉癌。手術後,她已進行第一次化療,並需接受後續的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
醫生指出,許多女性誤以為過了55歲雌激素分泌減少就不會患上乳癌,然而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停經後女性仍會分泌雌激素,而乳癌也有不同類型,包括與雌激素無關的三陰性乳癌等。因此年齡只是乳癌影響因素中的其中一個,並不可一概而論。此外,部分乳癌存活率可高達95%,即使是晚期乳癌,經過系統性治療仍可獲得很高的存活率。
醫生也提出遠離乳癌的建議,包括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切勿擅自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以及提倡母乳餵養。此外,報道還列出了乳癌的5大症狀和增加患上乳癌風險的因素,眾姊妹不妨參考。
有關報導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身體出現異常應及早求醫,並且要重視乳癌的預防和治療。希望這則報導能讓更多人關注乳癌警訊,並提高對乳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https://skypost.hk/……/%E5%A5%B3%E6%80%A7%E5%81%A5……
2024.02.29 女性乳癌發病率持續上升,降低風險從源頭做起
香港人生活忙碌,有吸煙飲酒習慣、經常進食高脂肪的食物或缺乏運動等因素均會增加患癌風險。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病率高,近年病人數量更有不斷上升趨勢。
根據衛生署最新的數字顯示,本港女性中,乳癌是第三位致命的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女性乳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於過去39年和過去十年均呈上升趨勢;2021年總確診數目 5,592人,當中 5,565人為女性。
早期癌症可以透過手術達到根治效果,部分病人手術後可能要再接受針對性的輔助化療,藉以減低復發風險,並提升長遠的存活率。隨著社會對乳癌的認知增多,只要定期乳癌篩查有助及早發現,治癒的機會便越大。但最重要的是改善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多做運動以降低患癌的風險。
原文刊載於: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3.html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topten.html
*註:年齡標準化發病 / 死亡率的AAPC是一個概括在特定時期內年齡標準化發 病 / 死亡率趨勢變化的度量。它是透過 joinpoint 迴歸分析計算得出。
2024.02.23 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事

香港一名賣糭小商販「張杰」在近半個世紀默默捐出1,500萬扶助家鄉教育,不但出資贊助建成18幢教學樓、32間教室或圖書館、設立逾200萬元資助貧困童的教育基金。張杰捐助從來慷慨,但對自己的生活則非常節儉,他這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實在值得敬重!
不要認為自己只是小人物,但其實每個人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添加色彩,不論是金錢或關愛行動,小小付出也可以幫到身邊有需要的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粉紅天使,便是盼望以過來人小小的力量幫助新確診病人在人生路上再次起步,以生命影響生命。
張杰的故事,值得我們借鏡:https://bit.ly/49JzqCI
2024.02.16 吃得健康 人日快樂迎新春

初七人日,人人生日,祝大家人日事事如意,生日快樂!
農曆新年期間,相信姊妹們吃遍不少好意頭的賀年食品,雖然各款賀年食品美味又富特色,但要注意別誤墮陷阱,因為賀年食品熱量及卡路里相當驚人,例如:油角、笑口棗,以100克計算,已有590卡路里,相對日常一碗飯,約200克所含卡路里為260。
賀年食品淺嚐即可,吃多了不但引致肥胖,腸胃難受,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更會提高患上三高的風險,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不要吃太多喔!食多了就多做運動消消脂,管理好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才是龍年的重中之重。
2024.02.05 新冠VS流感 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及早注射疫苗
在冬季流感季節,病毒容易引致呼吸道感染,令新冠及流感活躍度持續。新冠及流感的感染徵狀十分相似,兩者均會出現全身乏力、發燒、發冷、咳嗽等症狀,但新冠是由SARS-CoV-2 引起的。
新冠患者會出現「長新冠」,持續中長期感到疲乏、出現呼吸道和神經系統徵狀;而一般而言,免疫力較低或年老的流感患者較大機會出現以上併發症;至於染上感冒的症狀一般較輕鬆,不過仍有少量患者出現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併發症。
雖然新冠病毒傳播力強,但是延遲診治流感最嚴重亦可致支氣管炎或肺炎,甚至死亡,絕不能掉以輕心。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呼籲高風險人士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時一併接種新冠疫苗。
姊妹們,在季節性流感高𡶶期,除了佩戴口罩,提高警覺預防,更可考慮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預防呼吸道感染。
政府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應對流感及新冠:https://www.info.gov.hk/……/202401/04/P2024010400465.htm
2024.01.18 健康小貼士:散步可遠離癌症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中的免疫抗體,提升抑制、解除或轉移腫瘤細胞的能力。這有助於遠離癌症,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些人會透過散步來燃燒卡路里,達到控制體重和健康修身的目的,同步,步行也有助於消除壓力和疲勞。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每週步行7個小時或更多的女性,患上乳癌的風險比每週走3個小時或更少的女性低14%。即使是本身就有乳癌風險因素的女性來說,散步也能提供這種保護效果。
對於乳癌姊妹來說,散步是一種更理想、更安全的活動。為了健康著想,希望姊妹們能夠積極參與適量的運動,包括散步在內。讓我們一起為健康努力吧!
原文分享: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walking-good/
2024.01.08 最新醫學研究:特定基因突變增女性患乳癌風險 且有年輕化趨勢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近年乳癌病人更在不斷上升,影響乳癌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乳癌家族特定基因突變,或令女性患乳癌終生風險增加。
最近有研究,針對近4,900名本地遺傳性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及有相關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進行持續基因檢測後發現,除了常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會增患乳癌風險外,出現「TP53」基因突變者,更有年輕化趨勢,於80歲前罹患乳癌的終生風險高達80%至90%。
這些基因突變屬於高至中度外顯率,除了遺傳性乳癌,同樣會增加患卵巢癌、前列腺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
因此,及早識別和了解乳癌易感基因以外的突變至關重要,可讓乳癌姊妹在掌握充分資料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癌症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了解更多有關資訊:https://bit.ly/News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