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築夢 傳愛 聚力 綻放
主辦:西安
十月十三日大會安排於五星級之西安豪享來溫德姆至尊酒店揭開序幕,十月十五日於陝西大劇院完滿結束。行程安排盡顯主辦單位的用心及照顧周到。全程網絡直播的圓桌論壇,並有香港乳癌研究組協助策劃的「醫患同心共識」即場投票,骨幹培訓,由第一屆至第八屆代表分享及報告,更有多位乳癌患者親述乳癌令生命蛻變的感人故事。

除了日間的研討會外,大會更安排了各團體穿著漢服出席「相見歡」晚宴,互相認識及問候,之後組隊齊逛大唐不夜城,次晚大家手執螢光棒在城牆健步走,行程緊密,讓參與的朋友既獲益乳癌新資訊,也有機會體驗西安文化及美食。雖然短短數日,已帶給大家一段難忘的回憶。未曾參與過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大會的朋友,下次記得預留時間去感受下不一樣的聚會。
今年會議猛將如雲,多位國際級的教授、醫生及專業人士,均就是年主題:老年乳癌患者增加、中國乳癌患者每年遞增,以及復發及乳癌年輕化,分享和發表多個極具權威的報告和分析。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教授為例,在國際享負盛名,在是次論壇中,他提及中國現時,乳腺癌新發病率達42萬,人數逐年遞增,30.7%患者年齡少於44歲,而最高年齡群患者為45至54歲,佔33.9%。樊教授更補充道,現時國內提倡「三防」:防復發、防轉移、防再發。要達成此目標,需要從遺傳、環境及行為三方面著墨,最後,他更鼓勵乳癌患者要保持快樂、信心及希望。

此外,星加坡邱德拔醫院乳腺外科主任謝樂勤教授,亦分享了「為老年乳癌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主題報告,內容提及:「由於人類壽命延長,估計至2040 年時,全球年齡65 歲或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將增加4倍,這個數字將對醫療、保險及經濟產生極大影響。而大於65-70歲年齡組中,ER陽性患者比例最高,根治癌症不會是這年齡群的目標,反而如何保持生活質量,及身體功能得以保存更為重要。
會議中另一重點為——美國德洲大學安德森醫學中心呂倩教授分享的「為何推展華人乳癌科研計劃」中表示,科研在收集研究所需數據的同時,藉此過程更能瞭解社區需求,並利用這些主流資源,更貼身地提供符合社區需要的服務。
為期2.5日的9GC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大會已完滿結束,西安之旅也畫上句號。今次除了聯盟有17人參加大會外,香港的友好團體,例如:香港癌症協會及其附屬團體,以及妍進會……等,另外來自美國的4個團體、馬來西亞、澳門、台灣、星加坡及內地多個省市的代表共11個國家、61個組織出席。最終線下參會人數約536人,而線上參會、點擊大會視頻及新聞連結觀看……等等,資料還在持續更新,暫時已超過86萬人次收看。

大家可能對「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名稱感到奇怪,機構名字特別長,還標示「全球」及「華人」的字眼,但參加過9GC(第九屆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大會)的朋友一定會牢牢記得,「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除了中國香港外,迄今為止,在全球已經有超過86個團體會員,分佈在澳門、台北、台中、星加坡、馬來西亞、洛杉磯、上海、北京及西安等多個省份的華人乳癌組織,而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個組織將全球有華人的乳癌組織連繫在一起!

今次大會邀請了當年推動成立聯盟的核心成員,我們的榮譽會長賈紫平女士,分享組織成立的目標及理念。她的一句說話:「做!就對了!」,令大家刻骨銘心。沒有她們的不怕艱辛、克服重重困難,便沒有今天跨越全球的「華人」「乳癌」組織聯盟,沒有一個組織之所以成立,只為了關愛「全球」的乳癌朋友,各地互相支持,無私分享資訊,協助新的乳癌組織成立,我們的主席王天鳳因為有組織缺乏成立經費,故義不容辭即時捐款;香港在疫情嚴峻、缺乏口罩的情況下,國內一個團體成員速遞口罩,讓我們可以送贈予仍在治療的朋友。
今次的西安之旅,有別於其他旅行團,同行的多為乳癌姊妹們,均特別感受到互相關心的可貴,例如:幫忙攙扶上落車,大家又會自發性地互相照顧不同姊妹的需要。好像這次,由於有姊妹因行動不便,故需要拐杖同行,但在緊湊的排程中,忽然發現拐杖遺失了,正感人生路不熟,徬徨無助之際,大會的義工們二話不說便購買了新的拐杖送贈!我們都知道,大會不是怕收到投訴照顧不周,而是真的從心出發,擔心她未來數日行程,因沒有拐杖而行動不便,這小小舉動,令姊妹當場感動落淚。
而來自星加坡的教授,大會後亦不禁對主席發出肺腑之言道:「以往我經常出席不同的國際會議,但沒有一個比今次這個會議更感動人心!」